![微信圖片_20210422145101_副本](http://img.jiaodong.net/pic/003/008/013/00300801331_cd6ef154.jpg)
膠東在線4月22日訊(記者 王向榮 李剛)“東方云?諒涂眨合沙鰶]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東坡先生的這篇《海市詩》,將仙境海市奇觀盡皆呈現(xiàn)。千年名城蓬萊,不僅有八仙文化,有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蓬萊閣,還有水城、古港和古船,這里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還是抗倭英雄戚繼光的故里。4月22日,“探訪紅色膠東——慶祝建黨100周年”全國網(wǎng)媒總編看煙臺活動一行來到蓬萊閣,激活歷史元素,傳承海洋強國和民族精神。
古城依海立,守護一方傳承千年
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的蓬萊,是一座延續(xù)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古有“海市蜃樓”奇觀和“八仙過!泵纻鳎仁枪糯鷸|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抗倭英雄戚繼光的故里,歷史遺存豐富,名勝古跡眾多,被聯(lián)合國地名專家組認定為“千年古縣”,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東巡在此筑城命名為蓬萊,距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造就了戚繼光、宋慶、劉光鼎、楊振聲等一批聞名于世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教育家。聞名遐邇的蓬萊閣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與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它高踞丹崖,拔地而起,與浩淼的碧海相映,云煙繚繞,構成一幅“仙閣凌空”的美麗畫卷。
與蓬萊閣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蓬萊水城古稱登州港,早在隋唐時期,就是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古代軍港。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蓬萊教學區(qū)就位于水城內(nèi),占地面積25.15萬平方米,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戚繼光紀念館等教學點組成。教學區(qū)以“海洋強國、民族精神”為主題,集中展現(xiàn)中華民族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對外開放、建設海洋強國、以強軍促強國等戰(zhàn)略思想,總結弘揚戚繼光的愛國主義情懷、抵御外族入侵的民族精神和良好家風家訓,融合了藍色絲綢之路的開放包容和紅色黨性教育的使命擔當,是集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全民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國內(nèi)外戚繼光學術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平臺。
![微信圖片_20210422145031_副本](http://img.jiaodong.net/pic/003/008/013/00300801330_f17af3a7.jpg)
向海而生,古船領航海絲之韻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對外貿(mào)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要道,成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初,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條以廣州、泉州等為主要起點,向西航行的南洋航線;另一條就是從登州港出發(fā),到達朝鮮、日本的東洋航線。
蓬萊瀕臨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和日本,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上最為耀眼的起始港口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蓬萊先民就開始海上活動;春秋戰(zhàn)國,這里是“稻作東傳”北方路徑的重要節(jié)點,更是齊國通往朝鮮、日本的出?冢磺貪h至隋,古登州港成為海上交通的中樞和對外交往的主要港口;宋代之后至明清,登州港嬗變?yōu)檐姼郏紦?jù)著中國北方最重要港口的戰(zhàn)略區(qū)位,推動了東亞以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qū)經(jīng)濟與文化的全面發(fā)展和繁榮。
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是海洋文化、開放文化、走出去的文化。遙想當年,港畔酒旗飄揚,商客如云,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港口船只星羅棋布,漁號陣陣,千帆競發(fā),船夫踩著顫顛顛的跳板,把一匹匹絲綢堆疊起來,把一件件瓷器裝進船艙,水手解開系在碼頭的纜繩,蓄勢待發(fā)的船隊如離弦之箭,奔向廣袤的海洋,駛向浩瀚的深藍,是何等的壯觀。
千百年后,雖已不見“舟船飛梭、商使交屬”的往日盛景,這一段榮光卻在蓬萊古船博物館再現(xiàn)。從四艘不同類型的古船到日韓使節(jié)專設的館驛,以及展品中的黃花梨造船木、瓷器、青銅器等,不僅再現(xiàn)著我國古代航海業(yè)的先進技術,更展現(xiàn)了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從無到有的脈絡。
![01_副本](http://img.jiaodong.net/pic/003/008/013/00300801334_d315f708.jpg)
![05_副本](http://img.jiaodong.net/pic/003/008/013/00300801332_8a1ea2e5.jpg)
橫戈馬上行,民族英雄從蓬萊走出
明代杰出的抗倭將領、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登州人(今山東蓬萊)。他一生戎馬,南征倭寇、北御韃靼,大大小小數(shù)百場戰(zhàn)役未嘗敗績,被譽為“戰(zhàn)神”。同時,他還創(chuàng)新兵制、修守長城、著書立說,留下了廣為傳唱的英雄事跡,以及矢志報國、使命擔當、鐵肩義膽、克己修身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
“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17歲的戚繼光襲父景通之職,為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后被擢升為山東備倭都司屬都指揮僉事。任職期間戚繼光大力加強海防和水軍建設,使得山東的海防,成為當時中國沿海各省最牢固、倭寇最難以逾越的防線。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奉詔到倭患最嚴重的浙江任職。從此開始了長達12年的東南抗倭之旅。駐防臺州期間,他幾次招兵,組建起一支軍紀嚴明、英勇善戰(zhàn)的精銳部隊,創(chuàng)立鴛鴦陣法、建立水師,打造了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
隨后,戚繼光率領戚家軍,轉戰(zhàn)臺州各地,歷經(jīng)桃渚、新河、海門、太平等大戰(zhàn),九戰(zhàn)九捷,大創(chuàng)倭寇,特別是1561年的“臺州大捷”,俘殺倭寇無數(shù),戚家軍威名大振。此后戚繼光又率領戚家軍先后南下福建、廣州,大敗倭寇,徹底扭轉了整個沿?官辆置,平定了東南沿海侵擾已久的倭患。
抗倭斗爭12年的磨練,使得戚繼光軍事指揮藝術日漸成熟,逐步成就了他戰(zhàn)神的威名。但他對國家的貢獻不僅限于此,緊隨其后鎮(zhèn)守薊鎮(zhèn)16年的北方御虜,更賦予了“戰(zhàn)神”二字新的內(nèi)涵。這期間,他修筑長城防線、建立重兵集團、創(chuàng)新改造武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大團結大發(fā)展。
一座古商港,濃縮的,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在開放中的昌達、封閉下的衰敗。一座古軍港,印證的,是海防強則國強的榮光、海防廢則國破的恥辱。一座英雄紀念館,再現(xiàn)的,有戰(zhàn)神馳騁的雄風,也不乏英雄遲暮的悲涼!皻v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步入“十四五”,蓬萊正懷揣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揚帆遠航的抱負,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到現(xiàn)代“一帶一路”,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的精神,面向未來,奮勇前行。
![0200_副本](http://img.jiaodong.net/pic/003/008/013/00300801333_8a22d598.jpg)
(資料圖)